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第十五次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海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和上海市委九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把上海电机学院建设成为和谐有序、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合格本科院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把高等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高校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是全体师生员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上海电机学院立足上海,依托行业,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渐次提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等诸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到,学校还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攻坚期,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上,在处理学校发展和教职工收入的矛盾上,在多校区管理机制上,在良好学风的养成等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正视问题、转变观念,积极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二、建设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以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发挥学校对社会和谐的辐射作用为中心,以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加强科学高效管理,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活力,建设和谐电机的校园文化,优化学校发展环境,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协调发展,更好服务上海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目标 广大师生员工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更加健康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内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技术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更加凸显,学科专业布局更加科学,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按照合格本科院校的建设要求和现代大学管理的基本规律,完善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的体制机制;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充分保障师生员工的权益,使师生员工参与学校建设的主动性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清、静、净,干群、师生、同事、同学关系和谐融洽,最终建成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体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更加和谐共处的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原则 建设和谐校园,要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的原则,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进程;坚持学校发展是和谐校园建设基础的原则,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最根本办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协调、和谐的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让每位师生员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注重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于和谐校园建设。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师生,确立广大师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和学风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党的理论最新成果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的学习、贯彻工作,切实增强其政治素质、战略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确保在事关党的宗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密切联系学校工作实际,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坚持向实践求知,问计于基层,问计于师生,注重调查研究,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师生愿望办事;继续开展高等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共同研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理念。 2、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组织生活和党支部学习等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研究教职工思想热点和动态,面向教职工思想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加强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建设,一方面要弘扬先进典型,培育优秀教师群体,一方面要规范教师岗位职责,完善师德督促检查机制。 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深化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合力育人体系;建立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机制,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继续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的同时,不断拓展网络、生活园区、学生社团等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能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坚持并完善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 4、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和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和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增强师生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的能力;加强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职业道德和国情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 (二)加快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和谐推动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永恒主题。当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更加注重凸显特色,更加注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以合格本科院校建设为主线,大力发展“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特色鲜明的技术本科教育。学校将注重特色建设、在内涵建设中谋求错位发展。继续保持原有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并以本科层次技术教育为主体,兼顾其他类型教育。 2、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探索本科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抓好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建立国家、市、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以突显成果为目标,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推进教育高地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并积极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学督导工作,改革考试办法,加强题库建设,加大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和优秀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改善基础教学设施,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实验教学水平;继续加大对图书馆的建设与投入,提高印本文献的采集量,加强文献数字化建设,积极扩大网络数字化文献资源。 3、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坚持“发扬优势、突出重点、培植特色、加强应用”的基本方针,遴选各级重点学科和扶持学科,规范学科建设;以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分院等为平台,以科技产业园区为“孵化器”,构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服务与创新体系;借助行业背景,承接相关中小企业的研究项目,大力推进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打造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团队;跟踪先进制造业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走势,加强与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的合作研究。 4.以师资队伍为关键,推进人才强校工程。按照“引进杰出人才、培养优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的方针,扎实有效地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建设学科,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定的物质条件与学术环境相结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团结协作,掌握并能运用现代大学管理技术和知识的学习型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合格、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 5、以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保证师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把师生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着力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保证教职工收入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增长;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关心校内困难群体;扎实做好毕业生工作,全面提升我校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尊重、关心离退休老同志,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着力为师生提供优质后勤服务。 (三)提高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有利于营造公平正义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健全学校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符合教育教学和学生成才规律,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1、建章立制,依法治校。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切实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和规范化轨道;实施阳光招生工程,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公开;加强各类学历、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管理,防止出现不规范行为;规范学校各类有形、无形资产使用和管理,做到保值增值,不被非法占用挪用;加强水电等的管理,节约学校资源,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加强各类收费管理,建立严格的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 2、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健全民主管理体制,努力营造上下渠道沟通、干群关系平等、师生员工心情舒畅的校园氛围;着力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健全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和院长办公会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党委和行政决策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制度,大力推进校务、政务公开,推进透明和公开决策,防止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和权力失控;建立并完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加强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聘任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各类决策咨询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学术评价、学术管理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并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3、以人为本,增强活力。坚持以师生为本,着力推进人性化管理,始终将广大师生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在本质上焕发教师内在的主人翁责任感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知识创造的尊重感以提高学习兴趣,在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体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通过表彰先进、宣传典型等形式,大力营造人人奋勇向上、人人见贤思齐的氛围,努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在于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继承和发扬电机学院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努力建设体现正确办学方向、富有电机学院特色、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全校形成共建和谐校园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师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在全校上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力求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动态的和谐;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凝练“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电机精神,用电机精神凝聚全校师生力量,使全体师生成为学校精神的体现者、践行者。 2、建设和谐学术生态。在全校大力宏扬科学精神,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端正科学理念,恪守科学伦理和道德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促进学校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动性因素,只有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团结和谐、理解支持的和睦关系,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合力,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全局的高度、从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定好位、有所为、不越位、不干扰、多支持,既讲原则,又讲人气;干部之间要相互补台,既能当主角,又甘当配角;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用健康饱满的情感、用电机人独有的精气神感染和激励学生;教师之间要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争创重大创新成果;学生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对国家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保持融洽、正常、文明的交往。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充分体现电机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学术活动和高雅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加强校园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到清、静、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陶冶师生;加强校报、校刊、校园网、广播台、宣传栏等文化阵地建设,优化学校的舆论环境;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体育、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五)加强安全稳定工作 校园稳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和保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要进一步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把维护稳定作为学校党委的重要政治使命,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为师生员工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1、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学校政治保卫和校园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师生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明确责任,积极探索多校区形态下有效的安全稳定工作管理模式;完善校园预警系统,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做好各类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学校大局的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大对疑难信访问题的协调处理力度,力争平稳妥善解决。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加强专兼职教师配备,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好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测评工作,建立和完善预警和干预机制,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加强面上教育工作,加大选修课开设力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运用心理调节办法;加强生命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珍惜生命,珍惜自己;注重运用校报校刊、板报墙报、校园网络等各种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普及活动;建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互助和自助作用。 3、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密切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工作,防止境内外敌对势力、法轮功和非法民族宗教组织等在校园内进行渗透;加强师生国家安全教育,提高警惕,进一步强化思想防线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管理,规范学生社团、国际合作项目及师生出国交流等管理,做好经常性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境外非法组织渗透。 (六)促进校园内外良性互动 要把和谐校园建设置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之中,充分发挥我校优势,做好服务社会工作,把学校进步与国家和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学校发展赢取更好的发展环境,获取更多的外部支持。 1、为国家与地方发展服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需求,把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机遇和职责。植根电气、融入电气,利用自身优势为电气发展服务;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提供科研和人才服务;建立并完善青年教师到科研院所挂职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优秀教师与社会的交流;继续办好科技产业园区,服务企业需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 2、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为学校发展赢得更多支持;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学生思想文化教育和帮困助学工作;对外充分展现学校的改革成果和文化底蕴,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密切同校友的联系,增进校友对学校的感情。 四、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各方积极性,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各级党组织。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班子的组织推动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建立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机制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必须建立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作保障。首先要建立和谐校园领导体制。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主党派和工会、团委共同配合的领导体制,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和谐校园建设第一责任人;二级单位层面,建立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其次要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和谐校园建设实施纲要和年度执行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要把和谐校园建设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主要内容,在文明单位创建的指标中得以体现,从而加大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再次要形成和谐校园建设的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举措、成果,逐渐形成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各方力量支持配合的合力。 (二)发挥各级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提高领导干部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 建设和谐校园,深化内涵发展,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学校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的重要职责。校级班子要按照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把握和谐校园建设全局的能力,发挥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的作用,使学校各个方面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真正形成和谐共处、共建共享的良好态势。 必须发挥各级干部在和谐校园建设的示范表率作用。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干部选拔、考核和聘任机制,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尤其注重对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考验、年轻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在干部的培训教育上,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优良作风的教育,带头树立正气,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加大和谐社会理论的培训,提高干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能力和素质,以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 构建和谐校园,重点在基层。和谐校园建设的各项任务要落实到基层,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最终也要体现在基层。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按照凝聚人心、共促发展、共建和谐的要求,加强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发挥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发挥广大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示范引领效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党员教育的全过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建立和完善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的衔接紧密的培养教育体系,加大发展优秀人才的力度。增强党组织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评建、服务师生的意识,积极开展“双结对”、“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等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党组织、党员联系高层次人才和困难师生的制度,完善党组织协调解决师生反映问题的工作制度,把广大师生员工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夯实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 (四)调动各方面力量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积极性,形成和谐校园建设的合力 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和谐参与、和谐信任、和谐包容、和谐竞争、和谐发展,需要党政工青妇等各方面力量密切配合、齐心协力,需要调动全体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等方面的积极性,努力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投身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中去,为把上海电机学院建设成为和谐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沪电机院委[2007]44号)